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

聆聽陳慕融與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度訪台演出有感

聆聽陳慕融與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度訪台演出有感


 


林衡哲
[
時間]2013125
[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
主辦]:牛耳藝術
[
協辦] : Lexus
[
演出者]:芝加哥交響樂團.    音樂總監:慕提
[
指揮]:奧斯莫凡斯卡
[
小提琴獨奏]:陳慕融
[
曲目]  1.莫扎特C 大調第41號交響曲(朱彼特)作品551
                2.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op.64
                3.
布拉姆斯:D 大調第2號交響曲op 73
 
芝加哥交響樂團首次訪台





這是一場歷史性的音樂會,因為這是芝加哥交響樂團自1891年創立以來,雖曾六次來亞州巡演,但卻是第一次來台灣。芝加哥交響楽團雖是美國交響樂團,但歷任音樂縂監卻都是歐洲指揮,包括庫布里克、萊納、蕭提爵士到巴倫波英,目前則是義大利指揮大師慕提領軍,在蕭提的全盛時代,芝加哥交響樂團公認是全美第一,尤其是銅管部份,聞名全球,當時副指揮是美國人的亨利梅哲,晚年他來台灣創立「台北愛樂管絃樂團」。

在目前美國重要的交響樂團中,有二位首席是台裔音樂家,一位是芝加哥交響樂首席的陳慕融和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的首席David Chen(他也是狄蕾的學生)。

陳慕融從1999年開始,便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首席,可以說是我們「台灣之光」,本來一月廿五日他祇擔任首席,並沒有獨奏的節目,但因指揮慕提臨時感冒生病,由芬蘭指揮奧斯莫凡斯卡(Osmo Vanska)代打,節目也臨時在馬友友創意顧問建議下,由首席陳慕融演出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對陳慕融而言,這是牛刀小試,但是能夠在自己的祖國與美國第一流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同台演出西方浪漫的經典之作,不但是國內樂迷的福氣,也是他本人難忘的歷史經驗。

因為指揮的變動,除了下半場的節目不變之外,上半場由莫扎特的交響曲取代布索尼的「杜蘭托序曲」,並增加了陳慕融的小提琴協奏曲,因此台灣的聽眾,失去了欣賞指揮大師慕提的機會,卻意外獲得了欣賞「 台灣之光」陳慕融的演出機會。

今晚指揮奧斯莫凡斯卡雖然來自冷寒的北歐芬蘭,但他今天演出的三首作品,都充滿了陽光的溫暖,因此使聽眾有一種幸福滿滿的感覺,他跟呂紹嘉一樣,1982年獲貝桑松國際指揮首獎,才開始掘起,他是西貝流士權威,目前擔任明尼蘇達交響樂團總監,去年10月他臨時取代海汀克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時,樂評家說:「芝加哥交響樂團真是何其幸運,他讓樂團的音樂家與在場的聽眾凝神屏息,在布拉姆斯髙貴的終曲爆發巨大音樂能量,有如萬馬奔騰」。這種反應,正如我在南加州于1985年,聽慕提指揮費城交響樂團,演出馬勒第一[巨人]後,我在日記中寫道:「慕提的指揮充滿活力與流動感,馬勒音樂的髙潮如排山倒海而來。」也就是說凡斯卡的布拉姆斯與慕提的馬勒同樣令人感動。


莫扎特C大調第41首交響曲 



莫扎特在去世前三年,一七八八年完成這首C大調第41首交響曲,這首34分鐘的曲子,在一八一九年在愛丁堡演出時,才被暱稱為「朱彼特」(羅馬天神),舒曼認為這首交響曲就像莎士比亞的作品一樣,完全超乎可探討的範圍;一八0八年貝多芬才以同調性寫出命運交響曲,而孟德爾頌和華格納都以此曲為典範,而創作出朝気蓬勃的交響曲,但此曲確可代表莫扎特一生精彩的縂結,並為後人指出通向未來的康莊大道。

凡斯卡指揮此曲時,以古典時期的編制(約50人),首席由韓國的Stephanie Jeong 取代陳慕融,他中規中矩地演出此曲,笫一樂章的雄偉髙貴與光輝絢爛,第二樂章淒美沈思與渴望憂傷,第三樂章豊富華美與結構精細的小步舞曲,和最後對位完美而令人心眩神馳的第四樂章賦格,凡思卡恰如其份地表現出來,讓聽眾感受到整曲充滿朝氣與生命力,但是並沒有讓我個人體驗到七0年代,在紐約聽蕭提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那種熱血沸騰的昇華境界,畢竟那是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黃金時代。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接下來是由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台灣之子:陳慕融,擔剛演出的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在十九世紀西方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中,以貝多芬的D大調境界最髙,布拉姆斯D大調最富田園氣氛,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技巧最炫耀,而孟德爾頌的E小調最富浪漫氣息,這是孟氏去世前三年之作,但卻是充滿青春歡愉之作,一點也沒有死亡的陰影存在,一八四五年三月十三日世界首演時,因指揮孟德爾頌生病,由丹麥作曲家尼爾斯蓋德(Niels Gade)代打, 並由孟氏好友費迪南大衛(Ferdinand David)擔任獨奏,馬上獲得聽眾喜愛,孟氏大概沒有想到168年之後,在代打指揮凡斯卡和小提琴家陳慕融以及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合作下,讓所有的台灣聽眾,享受了將近半小時心靈的天堂生活,無疑這是孟氏晚年,所創作的最偉大作品之一。

今晚陳慕融一出場,拉出第一段音符,他就馬上讓全場聽眾感受到「台灣人的驕傲」,同時他似乎也具有藝術家的魔力,剛開始演出優美華麗的樂段,就立刻鎮懾全場,讓大家凝神諦聽,陳慕融似乎瞭解這場音樂會的歷史意義,因此他的演出特別賣力,演奏不久,他就完全投入孟德爾頌的音樂世界,他的琴藝無懈可擊,他的演奏風格愈來愈成熟,他的清淨的琴音像行雲流水,他充滿熱情地詮釋,這首充滿詩意的小提琴協奏曲,但是他的熱情永遠在理性控制之下,他的音量雖不是很大,但卻永遠浮在整個交響樂團之上,在演奏裝飾奏樂段時,全場屛息聆聽,陳慕融如泣如訴地拉出,孟德爾頌音樂中,動人的充滿詩意底精神內涵,陳慕融也與林昭亮一樣,善於䖏理慢板樂章,他把孟德爾頌第二樂章中的小提琴「 無言歌」,拉得讓你感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最後在與指揮凡斯卡天衣無縫的撘配下,在激昂的髙潮中,一氣呵成地結束這場歷史性的演奏,這時陳慕融才流露出滿意的微笑,顕然他己戰勝了此次歷史性的挑戰,不但台下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連台上他的同仁也在給他熱情的股掌,表示他是一位很有人緣的首席,最後他加演一首「巴赫C大調無伴奏小提琴慢板樂章」,巴赫是孟德爾頌最崇拜的音樂家,陳慕融演出,不論在技巧和境界都是完美地詮釋此曲,讓台下的樂迷有值回票價之感。



布拉姆斯D大調第二交響曲
布拉姆斯花了廿年苦思尋求創作靈感,才在43歲那年完成第一交響曲,但是他的第二交響曲,卻祇花了一個暑假就完成了,原因是華特湖畔的小村莊波特夏赫(Portschach) 和威爾頓(Velden)以及麥爾尼格(Maiernigg)曾經提供布拉姆斯、貝爾格,魏本,荀貝格和馬勒充分的靈感,寫下許多不朽的作品,布拉姆斯曾告訴朋友說:「其他地方我必須拚命找靈感,但一到華特湖,美妙的旋律就自然從心𥚃湧現出來。」完成第二之後,第二年他又在此,創作了名列四大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像馬勒一樣,布拉姆斯也把此地優美風光寫進他的交響曲中,因此後人稱這首作品為布氏的「田園交響曲。」充滿了布氏作品中少有的歡樂與活力的氣氛。

指揮凡斯卡雖然是西貝流士權威,對布拉姆斯也情有獨鍾,去年代打海汀克在芝城演出布拉姆斯第一,引起熱烈的迴響,這次來台灣代打慕提演出布拉姆斯第二,也同樣引起台灣聽眾熱烈的迴響,芝加哥交響樂團流暢的鋼管実力與層次分明的細膩弦樂,都在此曲中展現無遺,最後在洋溢著楽曲幸福的美感中,結束了這場一百二十二年首度來台的歷史性演出。我們感謝牛耳安排世界級的樂團來台演出,台灣己經有世界級的演奏家、指揮家和作曲家,希望將來外國樂團來台,能多多演出我們作曲家的作品,以及我們自己的獨奏家和指揮家,相信聼眾會更感動,正如當年呂紹嘉代打慕尼黑愛樂,這次陳慕融的演出是好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