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廿一世紀台灣國際指揮新星莊東杰(1982-)

2015年是台灣樂壇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正如狄更斯在小說「雙城記」中所言:「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2015年的台灣樂壇,對作曲界而言,這是最壞的時代,因為台灣二位最俱國際聲望的作曲大師:蕭泰然和馬水龍分別在今年的2月24日和5月2日離開了我們,蕭泰然享壽77歲(1938-2015),馬水龍享壽76歲(1939-2015),他們二人都分別為台灣留下了極豐富而多釆多姿的文化遺產;但是對演出界而言,2015年是台灣最好的時代,就在基隆作曲家馬水龍逝世當天,也是出生基隆的莊東杰,獲得了指揮界的奧林匹克大賽:丹麥馬爾科指揮大賽首奬,先後擊敗317位全球各地的指揮好手,並獲得28場指揮歐洲著名交響樂團的機會(其中包括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不久之後的7月2日,台灣年輕小提琴家,祇有20歲的曾宇謙贏得莫斯科舉行的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的小提琴銀牌獎,因為第一名從缺,因此可以說是首奬,這是台灣音樂史上的第一次入圍柴可夫斯基大賽前三名,因此特別難能可貴。

出身音樂世家,15歲得法國號冠軍

    現年33歳的莊東杰,出身於音樂世家,外公張崑地,是知名的合唱團指揮,畢生奉獻於基隆的音樂教育,舅舅是有名的大提琴家張正傑,父親莊思遠是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曾被稱為「台灣法國號之父」,母親張美玲也是台灣藝術大學講師,因此從小就生活在音樂環境中長大,像馬水龍一樣,小時候的故鄉基隆的生活環境,給他的影響與印象非常深刻,大概是父母都在台北上班,莊東杰進入台北古亭國小音樂班,後來又進入知名的師大附中音樂班,跟他父親一樣主修法國號,15歲那一年獲得全國音樂比賽法國號冠軍,並且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出。
    莊東杰雖然從小熱愛音樂,但是身為音樂家的父母,知道走音樂這條路的辛苦,希望他在美國接受一般教育,因此東杰在國中畢業之後,就到美國念一般高中,最後進入美國著名的普渡大學念統計系,到了大四那一年才重回音樂之路,因為此時莊東杰頓悟:「我發現自己最愛的還是音樂,我不想一輩子都坐在辦公室渡過餘生」因此他和父母溝通,希望走回音樂,而開明的父母則建議他改學指揮,因為他己經年近三十,對任何一種樂器,他想成為世界名家都太晚了,祗有指揮和作曲可以大器晚成,因此東杰放棄法國號,專攻指揮。

在寇蒂斯音樂院遇名師

    雖然整整七年沒有碰音樂,但年輕時台灣音樂班打下穩固的基礎,2006年返台跟台灣指揮界元老廖年賦學習,進步神速,馬上進入情況,2007年重返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短短2年就獲得指揮碩士學位,之後又考上寇蒂斯音樂學院,在校期間,他遇到幾位名師,讓他獲益良多,這些名師包括吉伯森(Mark Gibson)、穆勒(Otto-Werner Mueller)及庫特.馬舒(Kurt Masur)等,吉伯森告訴莊東杰:「你要去偶像化,音樂這行已被扭曲,指揮彷彿變成不會犯錯的神;其實指揮不是神,他跟作曲家之間的聯結無所謂對或錯,只有誠不誠實的問題,你必須把你認為的作曲家意念,很誠實地展現出來。」穆勒曾訓練出無數高徒,包括台灣的王雅惠,她在1998年也曾獲得馬爾科指揮大賽的銀牌獎,目前在新加坡任教;馬舒是指揮大師,在紐約愛樂擔任指揮時,經常來台灣,曾與台灣鋼琴神童黃海倫,在國家音樂廳演出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莊東杰吸收了這三位指揮大師的精髓,使他日後參加國際大賽,信心十足,才能屢獲殊榮。最後他又到歐洲的文化重心的威瑪李斯特音樂學院深造,增加他對歐洲文化及音樂資產的體驗與感受,使他的音樂性靈更上一層樓,因此他參加國際比賽可以説是得心應手。
  莊東杰說:「參加國際大賽是與歐美各大交響樂團合作的最好機會,而且透過比賽可以讓更多觀眾認識你,獲獎更是推銷自己的最好方式。」雖然莊東杰的個性有點害羞靦腆,但是祗要拿起指揮棒,他就會立刻變成充滿自信的莊東杰,他的充滿專注的神情和簡潔有力的動作,同時充滿幽默地與團員溝通,馬上將交響樂團與聼眾帶入音樂世界。

國際指揮大賽的常勝軍

    莊東杰近年來屢屢在國際指揮大賽中大放異彩,2012年他獲得布加勒斯特指揮大賽第三名;2013年他又奪下馬勒國際指揮大賽的第二名,這是台灣人首度在這項大賽中獲獎,並且特別贏得馬勒的孫女Marina Mahler的賞識,目前在洛杉磯愛樂任指揮的杜達美,就是因為獲得馬勒指揮大賽,才走紅於國際樂壇;2015年對莊東杰和曾宇謙都是最幸運的一年,曾宇謙在今年一月贏得新加坡國際小提琴比賽首奬後,7月初又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的銀牌奬(首獎從缺);而莊東杰在今年二月先榮獲第七屆蕭提國際指揮大賽第二名(第一名從缺),今年三月又贏得萊比錫中德廣播指揮大賽中獲得首獎,他指揮曲目是布拉姆斯匈牙利狂想曲、德弗扎克斯拉夫舞曲和莫札特第25號交響曲而贏得冠軍;今年三月他在百忙中,接受馬勒愛樂協會邵會長的邀請,來馬勒文化講座分享他的心路歷程,非常精彩,接著國台交在4月分別在台中和他的故鄉基隆邀請他指揮他最拿手的馬勒第一交響曲(巨人),象徵台灣自呂紹嘉之後,又有一位國際級的指揮巨人的誔生,果然,2015年5月2日莊東杰又獲得了有指揮奧運之稱的丹麥馬爾科國際指揮大賽的首獎。

指揮界的奧運:丹麥馬爾科國際指揮大賽首獎

   2015年丹麥馬爾科國際指揮大賽,共吸引來自全球317名選手參賽,最後選出24位選手晉級為期5天的四輪複賽,每場比賽都開放網路直播,5月1日晩上最後一輪決賽,只剩下莊東杰和二位德國指揮家:大衛.尼曼和傑斯可.薩韋德。莊東杰在決賽中獻演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第一樂章,以及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的歌劇「假面舞會」選曲,評審認為東杰詮釋布拉姆斯:「充分掌握曲意卻又新穎,音色細膩度極佳。」因而奪冠,不少台灣樂迷在電腦螢幕上欣賞實況轉播,與莊東杰一起見証評審宣布莊東杰勝利的那一刻,當他加演一段丹麥作曲家的序曲時,全場起立鼓掌,這不但是他個人的光榮,也是全體台灣人的光榮,他得獎後說:「我對音樂的靈感完全是來自於台灣,多元薈萃的音樂元素都聚集在這座島嶼上,我以身為台灣人為傲。」
     丹麥馬爾科國際指揮大賽為目前國際規模最大的指揮比賽,每三年舉行一次,莊東杰是第三位台灣人得奬者,1998年也是畢業寇蒂斯的王雅惠獲銀牌獎,她曾經擔任長榮交響樂團指揮,目前任教于新加坡大學音樂院;2005年出生高雄的陳美安獲金牌獎,目前她是芝加哥小交響樂團指揮,在擔任美國曼菲司交響樂團常任指揮時,曾演出馬勒復活,頗獲好評,她是美國樂壇最好的女指揮之一。莊東杰舅舅大提琴家表示,馬爾科國際指揮大賽宛若指揮界的奧運,對莊東杰的指揮生涯非常重要。他拿到冠軍後,除獲頒兩萬歐元獎金外,未來3年將與28個歐洲頂尖樂團合作演出,其中包括了每位指揮家夢寐以求的維也納愛樂。

莊東杰得獎的因素

     莊東杰獲奬後表示:「我贏的唯一原因是,我的音樂傳到評審心裡是有説服力的,決賽曲目是德國作曲家布拉姆斯的交響曲,我卻能擊敗另外二位來自於德國的決賽指揮,這點証明了音樂無國界,國家、種族、宗教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因為音樂是超越隔閡的藝術;布拉姆斯以音符留下他內心喜怒哀樂的痕跡,我揣測布拉姆斯的心情、追隨著他的腳步,並重新建造我倆間的音樂橋樑,我浸沉在音樂中,順著樂曲走,記得一切該記的東西,最後這座橋樑獲得評審認可。」這段話就是莊東杰屢獲國際指揮大賽的原因。

以台灣多元文化的滋養為榮

     在北台灣長大的莊東杰非常感謝台灣一路走來,給他的多元文化的滋養和扎實的音樂訓練,他説:「台灣社會文化就像一個大交響樂團,從荷蘭、明鄭、日治到國民政府來台,各種不同的文化還有不同的民族共同交會在這座島上,這些各有特色的文化在台灣相遇後不但不見衝突,反而是融合出和諧豐沃的聲部美感。長期浸淫在形形色色的台灣文化中,我尋找到我的音樂靈感。」莊東杰更進一步指出:「在台有傳統的廟宇文化、馬偕所建的禮拜堂、古蹟建築,閩客原住民文化等,加上獨一無二的台灣山海,這些滋養著萬千台灣人長大的文化、景觀、民族,都是讓我能不同於西方音樂家的主因。」
    莊東杰喜歡用音樂思考人生,他説:「台灣就像一個大交響樂團,領導人如同樂團指揮,指揮最重要的是讓專業的人能各司其職,讓一流的音樂家全力奉獻於演出之中,發出最和諧的聲響,顯然目前的台灣並未達此境界。」他在威瑪音樂學院讀指揮博士這幾年,讓他深刻感受到,德國之所以能持續成功,並在文化、科技各領域都居領導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國領導人知道文化在社會中的重要性。而台灣的主政者,不知道文化在社會的重要性。」不過莊東杰肯定台灣是文化水準非常高的文明社會,他説:「台灣文化水準非常高,可說是亞洲數一數二,我們真的不要再看輕自己,2013年獲貝桑松國際指揮大賽首獎的吳曜宇,從沒出過國,還是一樣奪得國際大獎,台灣的藝術人才,不管是作曲還是演奏,早就出現不少國際級的人物。」

獲威瑪李斯特音樂院1872年創校以來最高榮譽

    2015年7月16日莊東杰在校長、副校長、教授們的見證下,成為威瑪李斯特音樂院1872年創校以來,第一位summa cum laude二場最高分畢業。他演出的曲目是孟德爾頌第三交響曲,他的威瑪生活和學徒時代,終於劃下句點。也許是幸運之神的照顧,馬爾科大賽首獎安排的28場音樂會的第一場,指揮丹麥南日德蘭交響樂團,正是去年呂紹嘉答應做專任指揮的樂團,開幕的第一場由呂紹嘉演出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接著由莊東杰接棒演出德弗扎克第八交響曲,呂紹嘉特別貼心的在莊東杰的旅館留了封信給他,讓東杰覺得能在異鄉收到台灣人的親筆留言,心中萬分感動,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相信莊東杰的職業指揮生涯,將會給台灣與國際樂壇帶來更多的光芒與肯定。
   2015年9月出版的「表演藝術雜誌」(273期),很難得以莊東杰和曾宇謙做封面人物,裡面並有二人精彩的對話,主編李秋玫為他們二人寫下了一段感人的共同愛台灣之情的結語:「一個才剛獲得大獎飛回來;一個明天就要往外飛。兩人的交錯即使短暫,卻已有了約定。看著他們的笑容,不免喟嘆他們一路征戰的顛簸。從今以後,兩人都即將展開生命的新頁,無論啟航飛到哪裡,他們確信,出發點就是台灣。」曾宇謙得奬之後,他的夢想就是把蕭泰然等台灣作曲家的作品,推廣到全球各地,我相信這也是充滿台灣文化性靈的莊東杰的夢想,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們會有機會,攜手合作,不但以世界名曲感動世人,更把台灣人的心聲,傳遍到世界各地,台灣有莊東杰和曾宇謙這麼優秀的年輕一輩,使我對台灣的未來充滿了希望。(2015年9月26日完稿於南加州亞伯蘭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