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第二十次馬勒文化講座

[活動已圓滿結束]
第二十次馬勒文化講座
主講人:詹益昌醫生
題目:馬勒第六交響曲賞析

時間:2014年3月15日(星期六)晚上6:30 - 9:30
地點:甘泉藝文中心(國家劇院地面層)


主辦單位:台灣馬勒愛樂協會、甘泉藝文中心
協辦單位:達達音響、Muzik古典月刊、麗音影音、太古多媒體公司
報名:費用300元(講座十咖啡十點心)
報名請打 02-2356-8813(甘泉藝文中心)

 節目內容 (主持人蘇慶祥醫生)
         馬勒的第一到第五交響曲的最後一個樂章,都選擇肯定人生的樂觀主義路線,想不到1902年結婚後最幸福的時刻,1903年創作的第六交響曲,他似乎失去了平靜,在第六的最後一個樂章,選擇否定人生的悲觀主義。他在第五號完成一年之後,開始創作第六號,此時的馬勒身體健康,指揮事業平步青雲 ,又有安定的家庭,他最摯愛的女兒才八個月,為何他會由樂觀轉為悲觀呢?他的第六號從開頭的進行曲到結尾的悲劇樂章,都充滿悲觀的情調,雖然用了不少古怪的樂器,如牛鈴、鉄鐘、鐘琴等,但形式上卻是最古典的交響曲,包含傳統的四個樂章,而且重心放在單一的A小調,是生命悲劇的象徵。

   此曲第一樂章的第二主題是「愛爾瑪主題」,描繪他老婆的超然脫俗之美,第三樂章詼諧曲,愛爾瑪説是描繪她的兩個女兒在沙灘嬉戲,但馬勒在創作此曲時,大女兒才八個月,二女兒尚未出生,因此可能是愛爾瑪記錯了。

   愛爾瑪最沒說服力的是関於最後三次鉄槌打擊,她說是預言馬勒後來的人生三大悲劇:馬勒被迫辭去維也納歌劇院總監之職、大女兒去世,和他的心臟病惡化。馬勒自己也確實說過,他在樂曲中描寫英雄受到命運三次打擊,最後像一棵大樹般倒下去,但此曲在1906年在Essen首演時,馬勒只受到兩次打擊而已,也許是基於迷信,馬勒把「致命的一擊」拿掉,這是愛爾瑪的說法;但更可能的是理査.史特勞斯在聽完首演後,向馬勒抱怨最後一個樂章樂器用得太多太重了。馬勒習慣在首演之後修訂,而他対史氏的意見也特別重視,因此那年夏天他用紅筆取消不少樂器,順便把第三個鉄槌打擊拿掉。這次我們很難得請到,蘇醫師的偶像詹益昌醫師,這位華格納權威,來為我們解析馬勒第六號交響曲「悲劇」之迷,相信大家都會有很多的心靈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