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台灣文藝復興之旅


《台灣文藝復興專欄》


恩 師李鎮源 教授創辦《醫望雜誌》,我在此雜誌第25-31期寫了七篇有關台灣文藝復興的文章,可惜此雜誌因 李 教授過世而停刊,現在放在我的部落格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共創未來台灣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之旅


 


為什麼佛羅倫斯(到現在人口也不過四十萬)這麼小的地方,卻對西方文化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一九九八年十月十日,美國眾議院送給台灣人一個大禮物,以四百一十八票比零,通過支持台灣參與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共同決議案。在美國最早提出此議案的民主黨眾議員布朗在投票後表示,眾議院此舉是「促使台灣民眾獲得第一流醫療照顧的努力」。同時也顯示美國的人民是站在支持台灣這一邊而非中國,因此柯林頓在上海的「三不」,我們不必像許信良那麼悲觀,祇要透過大家不懈的努力,可能反而因禍得福,增加台灣進入國際組織的機會。


    十月十日我在國家音樂廳胡乃元演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的音樂會上,我碰到了我最敬佩的李鎮源教授,要不是他在一九九七年催生台灣進入WHO的運動,並在同年五月率領龐大的百餘人代表團,在風雨同舟的海內外人士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前面,共同示威遊行向世界各國的代表宣洩臺灣人民被排除這個國際組織的不滿,今天可能不會有此決議案的誕生,因此我對李教授的先知先覺與理想主義的奉獻致最高的敬意。我很幸運去年有機會參加他所帶領的代表團,並在會後做生平第一次的文藝復興之旅,到佛羅倫斯做一天的遊歷,雖然只有短暫的逗留,但卻留下永恆的回憶。


人文的悸動


    今年八月在門諾醫院黃勝雄院長的帶領下,我又有機會做了一次文藝復興之旅,其中有兩天是在我心目中的聖地──羅羅倫斯。過去由於我對音樂方面的熱愛,我已體驗過很多音樂方面的人文的悸動,但是這次文藝復興之旅,我所體驗的卻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所創作的藝術作品,所給我的人文的悸動;在米蘭的史佛薩城堡看到89歲的米開朗基羅臨死前才完成的「隆達尼的聖殤」、米蘭感恩聖母堂裡達文西的巨作「最後的晚餐」,看到這些歷史的真跡,內心頗為感動。


    這次到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斯,才發現他們的代表性藝術家,不是雕刻家的米開朗基羅,而是建築大師的布魯列內斯基。室內從大教堂到聖羅倫佐教堂、聖靈教堂以及佛羅倫最美的廣場及碧提宮,都是布氏的傑作,因此五百年來,佛羅倫斯之美是由天才的布魯列內斯基與繁榮的經濟以及政治上的獨立(佛羅倫斯在1125年宣佈成為自治城市)所造成的。


麥第奇家族


    為什麼佛羅倫斯(到現在人口也不過四十萬)這麼小的地方,卻對西方文化產生這麼大的影響?除了地傑人靈先後在十三世紀時產生創作神曲的但丁,以及雕刻家比薩諾發現了希臘古代的遺物,從而激起了希臘人文主義精神的復活,同時自13世紀末開始,佛羅倫斯人貿易成功,他們了解別人比別人了解他們多,有兩個世紀時間成為全世界毛織業及金融業的首府,更重要的是他們產生了一個銀行家巨富──麥第奇家族,懂得投下大量金錢去贊助藝術家,但他們不但從小就去收養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婓爾、布魯列內斯基這些天才,有系統地加以培養,並且有系統地將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蒐集起來,到了十八世紀這個家族的最後一代,他們就把所有的收藏品,全部捐給政府,這就是現在名列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的烏菲茲美術館,這是以前麥第奇家族的辦公室,麥第奇家族傾所有財產蒐集到的2500件以上的文藝復興時代美術作品全部收藏於此:達文西的「東方三博士朝聖圖」、米開朗基羅的「聖家族」、拉婓爾的「金色聖母」,波提且利的「春」及「維納斯的誕生」等,都是人類史上的曠世鉅作,讓您不由自主地產生人文的悸動。文藝復興雖然以人為主,但他們還是離不開宗教,文藝復興可以說是基督教與人文主義互相結合而展現出來的宗教與人性的光輝。


期待文化奇蹟的出現


    事實上,台灣現在也有發展文化奇蹟的潛力,我們和七百年前的佛羅倫斯一樣,認識別人比別人認識我們多,


已經發展出中產階級,而且我們的經貿很發達,有充分的財力發展文化,可惜目前我們台灣人花很多錢在吃的上面,光是檳榔,一年就吃掉八、九百億;抽香煙、喝XO,一年又花掉幾百億,而文建會的預算一年不到四十億,而且我們用在選舉方面的錢,又比人家多好幾倍,如果我們能把這些錢省下來,學習義大利麥第奇家族那樣有系統地用在文化方面,我想台灣應該是有能力創造文化上的奇蹟。


    也許我們台灣的醫界朋友,除了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之外,也應該復活賴和、蔣渭水、吳新榮三位醫界先輩的人文主義精神,重新組織提升全體台灣人民文化水準的文化協會,扮演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麥第奇家族的角色,有計畫地培養第一流的藝術家,認養他們的藝術傑作,每一個家庭都至少花10%以上的文化預算,去做提升生活文化的事情,那麼廿一世紀的台灣,也許會成為二度文藝復興的發源地,那時將是台灣而非中國在領導世界的思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