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聆杜達美與王羽佳演出三首巴爾托克鋼琴協奏曲有感


巴爾托克是廿世紀寫出最多協奏曲的音樂大師

  20世紀因為歐洲戰亂,不少音樂家都來富強安樂的美國避難,其中有四位是大師級的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18731943)、荀貝格(18741951)、巴爾托克(18811945)和史特拉汶斯基(18821971),就協奏曲的領域而言,拉赫曼尼諾夫寫了四首鋼琴協奏曲(其中以第二和第三最常演出);荀貝格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各寫了一首協奏曲;史特拉汶斯基只寫了一首優美的小提琴協奏曲;因此就協奏曲而言,巴爾托克作品最豐富,總共寫了六首協奏曲:一首中提琴協奏曲、二首小提琴協奏曲、三首鋼琴協奏曲。王羽佳最崇拜的指揮家是阿巴多,而他最喜歡的指揮家就是杜達美,36歲的杜達美和30歲的王羽佳,是21世紀新型的音樂詮釋者,他們的演出都充滿了活力與熱情,而且化腐朽為神奇,能夠把古老的作品,賦予21世紀的新生命,這一對當今樂壇的金童玉女,首度一口氣以七場音樂會(526日~64日)演出巴爾托克三首鋼琴協奏曲,的確給洛杉磯聽眾帶來了難忘的心靈享受,而且王羽佳每次演出都穿著不同的美服出現,也讓聽眾帶來視覺的享受。

巴爾托克三首不朽的鋼琴協奏曲

  王羽佳本來是預備和匈牙利著名的指揮家兼鋼琴家Zoltan Kocsis1952-2016)與他指揮的匈牙利國家愛樂交響樂團,一起巡迴演出三首巴爾托克鋼琴協奏曲並灌製唱片,想不到這位巴爾托克專家突然在去年116日去世,因此這次她與洛杉磯愛樂演出整套三首巴爾托克鋼琴協奏曲,是她生平第一次,具有指標性的意義,表示王羽佳已經脫離了郎朗式的炫技時期,開始向廿一世紀重要鋼琴家之路邁進。她演出前在環球影城接受訪問時說:「巴爾托克是一位神秘人物,我正在試著去瞭解他,而我跟杜達美合作,頗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我們一起成長,同時也在音樂的未知領域裡一起去探索。」

  早期的巴爾托克,他的作品頗受法國印象派大師德布西的影響,但是經過熱情地研究匈牙利和其他國家的民謠後,他深深地改變了他自己的作品風格,不管是節奏、和聲和管弦樂的生動色彩,都有濃厚的匈牙利民族風格,因為他本身就是非常傑出的鋼琴家,因此他創作了大量極有獨特風格的鋼琴曲。創作於1926年的第一首鋼琴協奏曲(25分鐘),和創作於1931年的第二首鋼琴協奏曲(30分鐘),都是為他自己巡迴演出的炫耀技巧之作,可以說是著重在敲擊樂器的鋼琴協奏曲;而他在1945年去世之前創作的第三鋼琴協奏曲(25分鐘),是他獻給心愛的鋼琴家夫人麗塔(Ditta)的刻骨銘心之作,充滿了溫柔感情的優美旋律之作,尤其是第二樂章宗教氣氛的慢板,深情款款地向妻子告別,而王羽佳的演出也特別精彩,聽說有不少聽眾掉下了感動之淚。

  去年12月台灣小提琴家陳銳,首度與洛杉磯愛樂合作,演出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我們四位老同學輕易地買到敬老票,只花了20元美金就坐上最好的座位欣賞陳銳的精彩演出;但是這三首協奏曲的演出,因為有杜達美和王羽佳這二張王牌的合作演出而賣座太好,三場都沒有賣敬老票,因此荷包損失不少。王羽佳有驚人的記憶力,過去聽過她演奏俄國大師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蕭士塔高維奇的鋼琴協奏曲,幾乎都是背譜演出;但是今天演出巴爾托克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她不但必須看譜,旁邊還有一位翻譜小姐幫忙,這在王羽佳的音樂會是很少見的;還好到了演出巴爾托克第二和第三鋼琴協奏曲時,王羽佳又恢復了她的背譜功力,如此她才能進入演奏時的忘我境界。

第一首鋼琴協奏曲的演出實況

  巴爾托克在45歲(1926年)創作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正在布達佩斯音樂院任教,他的鋼琴家名氣比作曲家更響亮,他剛剛與他的第二位夫人鋼琴學生Ditta Pasztory19031982)新婚不久,他在創作時,影響他最大的是來自美國加州,在柏克萊音樂院訓練出來的美國現代音樂教父考威爾(Henry Cowell18971965),他剛剛發明了音簇技巧(Tone Clusters Technique),巴爾托克徵求考威爾同意後,就創作了這首充滿鋼琴和各種樂器槌擊聲、毫無拉赫曼尼諾夫式的優美旋律、吃力不討好並充滿野蠻之聲的鋼琴協奏曲,1927年法蘭克福舉行的現代音樂國際協會時做世界首演,由指揮大師福特萬格勒和巴爾托克本人合作演出;次年,巴爾托克和匈牙指揮大師萊納(Fritz Reiner)舉行美國首演;洛杉磯愛樂則在1966年才由梅塔和巴倫波英舉行首演。

  今天演出巴爾托克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杜達美和王羽佳都必須看譜,但是兩人合作無間,共同克服了巴爾托克技巧困難的樂段;在第一樂章中,王羽佳必須連續在同一個音符敲14下,但並不覺得很單調,第二樂章弦樂幾乎不存在,鋼琴與木管樂器、敲撃樂器同時製造進行曲式的不協和音高潮,最後一個樂章王羽佳一馬當先奮力前進,讓杜達美率領的管弦樂團在後面拚命追趕,終於同時在終點時達到了樂曲的高潮,這時全場聽眾立刻起立鼓掌,於是王羽佳加演一首她最拿手的卡門組曲,才結束上半場的節目。這場音樂會杜達美也在上半場演出與巴爾托克同時代的史特拉汶斯基的聖詠鎮魂曲Requiem Canticles),這首1966年創作的15分鐘作品,本來是為普林斯頓大學的金主Helen Seeger而寫,1971年他在威尼斯去世時,也以此曲做為送葬曲。下半場是捷克國民樂派作曲家楊納傑克(Leo's Janacek1854192840分鐘規模龐大的格拉哥里語彌撒曲Glagolitic Mass,格拉哥里語為古代的捷克語),是他去世前一年表達泛神論思想的愛國之作。杜達美得心應手地詮釋這二首很少演出的作品,結束時聽眾的掌聲沒有巴爾托克那麼熱烈。

第二首鋼琴協奏曲的演出實況

  巴爾托克在1931年五十歲時,完成他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1933年也是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首演,指揮是Hans Rosbaud,獨奏者是他本人,因為他的反法西斯立場,這是他最後一場德國演出;不久,不少名指揮家都要他本人合作演出此曲,巴爾托克曾說:「我認為我的第一首鋼琴協奏曲是一首好作品,可惜對聽眾和管弦樂團是太難了一點,因此我寫第二首鋼琴協奏曲,就稍微輕鬆一點,而且也放了不少好聽的主題在裡面。」雖然巴爾托克這麼說,事實上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也是技巧相當艱難的作品,最好是由男鋼琴家來彈,目前能找到的女鋼琴家的唱片,也只有1956年匈牙利女鋼琴家Edith Farnadi19211973)的一張。

  巴爾托克第二鋼琴協奏曲對王羽佳而言,似乎的確比較輕鬆,這次她沒有帶樂譜,也沒有帶翻譜員出來,她的外表十足的女性化,但是一旦接觸鋼琴,她的爆發力一點也不輸男性鋼琴家,跟杜達美和王羽佳一起到巴爾托克的音樂世界去探索,那是一次迷人的旅程,他們兩位都是獨特風格的演出者,而且彼此心有靈犀一點通,配合無間,王羽佳的沉著冷靜和精湛的技巧,相信很少當代鋼琴家能與她相比,她以輕鬆的匈牙利節奏風格演出巴爾托克複雜的對位作品,她的演奏速度相當快,在杜達美充分支持下,她時而大氣磅礴地往前衝,時而像潮水般地互相激盪,而最精彩的是第二樂章,彷彿像是德布西的夜曲,在夜晚星光閃耀中,鋼琴與弦樂在做親密的對話,巴爾托克終於讓我們聽眾體驗到他美麗的主題,透過王羽佳的手指,那真是相當迷人的心靈享受。最後巴爾托克展現他在管弦樂配器法方面的才華,整個管弦樂團奏出多釆多姿的各種華麗音色,配合王羽佳高超的琴藝,一起達到整個樂曲的高潮中結束,全場觀眾馬上起立鼓掌,王羽佳應聽眾熱情反應演出二首安可曲,才結束上半場的演出。

  杜達美在協奏曲之前,精彩地演出史特拉汶斯基最精簡的交響曲(Symphonies of Wind Instruments),此曲為紀念德布西逝世而作,只有10分鐘由22位木管和銅管樂手演奏;下半場的節目是楊納傑克晚年最知名、最常被演出的小交響曲(Sinfonietta),這首用14支小喇叭演奏充滿節慶氣氛的曲子,在杜達美的指揮下歡樂地結束這場音樂會。

第三首鋼琴協奏曲的演出實況

  在流亡美國的四位作曲大師中,以巴爾托克經濟情況最不好,一方面他得了血癌,另一方面他也不輕易求人,他的第三鋼琴協奏曲是在1945年去世之前,奮力作為他心愛的鋼琴家夫人Ditta的生日禮物而寫,同時也希望他的妻子可以靠此曲巡迴演出以增加一點收入。全曲充滿匈牙利民歌的素材,獨奏的部分更充滿抒情優美的旋律,整部作品比早期二首鋼琴協奏曲更流露出直接而純真的感情以及清晰透明的結構,尤其是第二樂章那卓然超越的境界,靈感來自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132號,那是描寫祈求上帝幫忙恢復健康的病人禱告;同時,他也把最擅長的夜之歌和動人的鳥叫聲放在此樂章,成為20世紀最感人的鋼琴協奏曲的慢板樂章之一;最後一個樂章充滿樂觀的活力,巴爾托克運用巴哈的雙八度,勝利地結束全曲。此曲最後17小節沒有完成配器法,後來由他的弟子Tibor Serly幫他完成,194628日由尤金歐曼利指揮費城交響樂團做首演,巴爾托克另一位弟子Gyorgy Sandor擔任獨奏,巴爾托克夫人Ditta直到1960年代東山再起,才巡迴演出此曲。

  王羽佳再度背譜演出巴爾托克鋼琴協奏曲,當她演奏到第二樂章,作曲家一生中最溫柔的樂段時,王羽佳動人的空靈境界,幾乎達到令人心碎的感人肺腑之境,幸好有快樂的鳥鳴聲相伴,才沒有使人落淚,她以冷靜優雅而不過分傷感地彈完這個樂章,杜達美與洛杉磯愛樂都盡量讓王羽佳展現她的實力,尤其在慢板樂章,敲擊樂器與鋼琴感人的對話,彷佛像室內樂般的親密,最後在杜達美的領軍與王羽佳充滿活力的節奏下,在高潮中結束了第三鋼琴協奏曲的演奏。跟以前一樣,聽眾立刻起立鼓掌,王羽佳再度精彩地演出卡門鋼琴組曲土耳其進行曲


  這一次巴爾托克鋼琴協奏曲系列的全部七場演出,是王羽佳演奏生涯的里程碑,三十而立的她,正準備向21世紀世界重要鋼琴家之路邁進,與其說王羽佳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家,不如說她是國際鋼琴樂壇的世界公民。我這次提早由台灣返美,聆聽了最近被紐約時報樂評家稱為「美國最重要的交響樂團」的洛杉磯愛樂,以及當代最具魅力的指揮家杜達美和最迷人的鋼琴家王羽佳,一起到巴爾托克的神秘音樂世界去探索,確實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音樂經驗之一。(2017618日寫於南加州亞伯蘭市)

1 則留言:

  1. "事實上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也是技巧相當艱難的作品,最好是由男鋼琴家來彈" This comment smells sexist.

    "去年12月台灣小提琴家陳銳,首度與洛杉磯愛樂合作" Ray Chen is Australian, although he was born in Taiwan.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