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續】第二章 童年悲喜曲

 


寄居布拉格:童年的憂鬱歲月


 


由於馬勒在伊格勞中學的成績並不出色,望子成龍的伯恩哈特為了讓兒子更進步,更有競爭力,決定在1871年秋把他送到布拉格的諾伊史塔特(Neustadter)中學進修,並讓他寄居在有錢的猶太皮革商人格蘭菲德(Moritz Grünfeld)家,他本身是音樂愛好者,也是十一個孩子的父親。其中有兩個兒子:阿菲烈(Alfred)和海因里希(Heinrich),日後成為有名的鋼琴家和大提琴家。


 


這六個月布拉格的寄居生活,是馬勒童年時代最不愉快的一段生活經驗。他經常挨餓受凍,因為格蘭菲德家沒有給他足夠的東西吃,格家兄弟經常借走馬勒的衣服和鞋子,因此他有時必須打赤腳上學。馬勒只好學他母親那樣逆來順受,並經常逃避現實,躲到夢幻世界中,以減輕現實生活的痛苦。


 


終於有一天,伯恩哈特間接獲悉馬勒在格家遭受虐待,馬上趕來布拉格親探虛實。他把馬勒帶到一家餐廳,先讓他飽餐一頓,然後一個人到格蘭菲德家把馬勒留在那裡的東西帶走。當他再回到餐廳時,發現馬勒呆呆坐在那裡,彷彿出神似的。伯恩哈特叫醒他之後,就帶他回伊格勞,告別將近半年寄人籬下的生活,再度回到溫暖的家。


 


雖然格蘭菲德家對馬勒缺乏關愛,但這點對馬勒的影響不大,可是有一件突然發生的事,在馬勒內心留下永恆的傷痕。三十年後,馬勒還沒忘記這件事,根據他對妻子愛爾瑪的描述,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他誤闖一間黑暗的房間,嚇壞了阿菲烈,當時才十五歲的他正跟一位女僕做愛。馬勒聽到這位少女的呻吟,以為她受到強暴,馬上想過去救她。她不但不感激馬勒,反而要馬勒發誓不可以把他看到的事告訴任何人。多年以後,馬勒仍無法諒解阿菲烈,事實上馬勒也從未忘記這件事。馬勒日後所表現的明顯的清教徒氣質,這件事可能是原因之一。


 


長大後,馬勒羞於提到他在布拉格中學的二流成績,目前尚有他上學六個月的成績單,他的操行還不錯,但是拉丁、希臘、宗教、地理、歷史、數學、自然科學全都不及格,只有德文一科最好。全班六十四名中,他是最後一名。他的成績比在伊格勞中學更差,在故鄉的中學,他至少宗教和歌唱二科拿A。


 


為什麼馬勒的成績到布拉格之後會一落千丈?我們不知道所有原因,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馬勒從來就不是一位好學生。他常心不在焉,以致忽略功課上的要求,而他的狂妄精神也常與學校當局抵觸。像許多天才人物一樣,他有自己的發展之道,而不是外在的逼迫;加上布拉格所有的一切,包括它的氣氛和他所住的環境,當時馬勒都不喜歡。因此不像莫札特,布拉格讓他的歌劇發光發熱,這位害羞鄉下孩子的天才完全沒有在布拉格發展出來。


 


十二歲彈琴揚名,十四歲童年遠逝


   


回到伊格勞後,馬勒繼續進修音樂和學校的功課,至於家庭生活,父母依然不和,弟妹相繼有人死去。


 


187211月,在盛大舉行的席勒生日(17591110生)周年音樂會上,馬勒又有一次表現才華的機會。那天有八百人出席,在以花環裝飾的席勒銅像前,大家聚在市政廳,先演出三首弦樂作品:貝多芬的〈普羅米修斯進行曲〉,梅耶貝爾的幻想曲、胡梅爾(Johann Nepomuk Hummel)的節慶進行曲。馬勒則演奏兩首鋼琴曲:一是由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結婚進行曲〉改編的「李斯特的變奏曲」以及董尼才第歌劇《拉美摩爾的露西亞》的八首連彈曲。當時伊格勞的報紙評論道:「這位年輕的鋼琴家已頗有名氣,他有令人驚艷的技巧和引人入勝的詮釋。這位十二歲鋼琴家在演奏完畢之後,全場起立鼓掌,掌聲不絕,這場音樂會以席勒詩底合唱曲及朗誦他的詩作結束。」


 


五個月後,1873420日,馬勒又有一次在伊格勞劇院正式演出的機會,是一場為了吉賽拉公主和巴伐利亞的李奧波王子結婚而舉行的音樂會。這次馬勒演出的曲目是從貝里尼歌劇《諾爾瑪》主題改編而成的塔爾貝格(Thalberg)幻想曲,最後由海尼希費雪指揮愛國合唱曲和華格納的節慶進行曲來結束這場頗為轟動的音樂會。兩個月後,517馬勒再度演出此曲,地點在薩普(Czap)旅館的文化沙龍,這場音樂會是為伊格勞男聲合唱團的創立而舉行。


 


少年馬勒對母親的愛從未改變過,雖然偶而母親在背後偷聽他演奏鋼琴時,他會暫時對母親不禮貌,但總是同情母親承擔家裡所有的重擔,對她的逆來順受深感同情。至於母親,也總是默默忍受痛苦,把全部希望寄託在馬勒身上。她感覺到兒子身上有一股力量在引導他前進。馬勒是家庭觀念很重的人,父母相繼去世後,他毫無怨言地承擔照顧弟妹之責。


 


但是對父親,馬勒只有「敬」而沒有「愛」,可能是父親常常欺負母親的緣故。總之在青春時代,他把所有的愛投注在母親身上,並且感同身受,年紀輕輕就知道受苦是什麼滋味,這都是從認同母親而來的。


 


根據妻子愛爾瑪日後的傳記,馬勒童年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做白日夢,即使日常在家,他也常在做夢。但1874年他最親愛的弟弟恩斯特之死,才讓他從夢中醒來,面對殘酷的人生現實。總之恩斯特去世那一天,馬勒也結束了童年,並發現了他的世界和他自己。過不了幾個月,他就離開故鄉伊格勞,到維也納踏上困難重重的音樂之旅;而他對音樂完美的不懈追求,終於讓他日後揚名於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