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化外交,應該多多支持。
從林昭亮的音樂會,獲得催生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的靈感
1988年我被選為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Taiwanese United Fund)的會長,記得那年3月13日,我趁著到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參加小兒科會議後,前往華盛頓甘迺迪中心,聆賞芬蘭指揮家沙隆年指揮瑞典廣播交響樂團,由林昭亮獨奏丹麥作曲家卡爾.尼爾森的小提琴協奏曲,他們意氣風發的精彩演出,引起全場起立鼓掌,歡聲雷動。就在這天晚上,我到後台去拜訪林昭亮,我問他:「有沒有台灣或中國作曲家的小提琴協奏曲,值得你在國際上推廣?」林昭亮回答說:「中國有二首:梁祝太浪漫,杜鳴心的不夠浪漫;台灣作曲家似乎還沒有寫出感人的小提琴協奏曲。」由此我得到靈感,使我決心催生台灣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於是回到洛杉磯之後,馬上去找蕭老師,我以聯合基金會會長的名義,給蕭泰然一個贊助金(Commission)並拜託他為台灣人、也為林昭亮寫出一首小提琴協奏曲,這時的蕭泰然正好是五十歲,爸爸去逝不久、媽媽生重病,太太的生意也不很順利,是一生中最憂鬱的時候,但是這一次蕭老師勇敢地接受挑戰,他不眠不休每天花18個小時,三個月後終於在1988年歲末,誔生了蕭泰然創作的台灣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事後他告訴我:「我是用給台灣人寫遺囑的心情,一氣呵成地完成此曲。」因此我們可以説他是大器晚成的作曲家;接著基金會又在他52歲與53歲時,催生他的大提琴協奏曲和鋼琴協奏曲,這三首國際水準的協奏曲,使蕭泰然由民族樂派的鄉土作曲家,躍升為國際級作曲家,開始在國際樂壇大放異彩。
林昭亮讓蕭泰然的作品揚名國際
1990年7月在洛杉磯世紀大飯店舉行的「台灣文化之夜」上,蕭泰然與林昭亮首次晤面,並將小提琴協奏曲的樂譜送給他,第二天林昭亮就興奮地對蕭泰然説:「非常恭喜,我沒有想到東方人竟然能寫出這麼美的協奏曲!」同時允諾為此曲做世界首演;之後日裔指揮大山平一郎也聽到此曲,認為此曲非常有獨特的東方味道,而且充滿生命力,於是主動找到蕭泰然,並安排聖地牙哥交響樂團與林昭亮合作世界首演,由他客席指揮。1992年11月13日,林昭亮首演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共三場,成為台美音樂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頁。林昭亮事後回憶道:「當這場首演結束,與蕭老師同台接受聽眾起立鼓掌時,我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從未有過的美妙感覺,這也許是因為我們都是台灣來的,我也突然意識到我終於完成一項歷史性的創舉,第一次把東方作曲家的小提琴協奏曲,介紹給西方樂壇,我很欣慰與蕭老師共享這美妙的時刻。」1996年4月,林昭亮與溫哥華交響樂團在加拿大首演兩場這首小提琴協奏曲,那天冠蓋雲集,照樣轟動加拿大樂壇;同年5月,林昭亮又與指揮家水藍與上海交響樂團同時演出蕭泰然與譚盾的小提琴協奏曲,想不到蕭老師的作品更受上海聽眾的歡迎與心靈的共鳴,有一位經紀公司的經理對蕭老師說:「蕭先生你的音樂,實在美得不得了,我們內行人一聽就知道了,我們一直想要去發現比梁祝更動人的作品,今天晚上,我們終於找到了。」蕭泰然的音樂透過林昭亮與水藍的精彩詮釋後,的確讓中國聽眾耳服心服。這首曲子的「神韻」是上帝透過蕭泰然的手譜出的,同時透過林昭亮高超的琴藝,感動了美國、加拿大和中國的聽眾。最遺憾的是林昭亮從未在台灣演出此曲,也沒有灌製此曲的唱片,希望這次呂紹嘉與林昭亮能在台灣演出此曲,並且出版此曲的CD或DVD,為歷史留下永恆的記錄,蕭泰然地下有知,一定會很高興。
結語
蕭泰然這位台灣人的民族之光,1938年1月1日出生於高雄鳳山,而於2015年2月24日平靜地逝世於美國洛杉磯,享年77歲又54天,他的音樂溫暖與激勵台灣人的心靈,他是虔誠的基督徒,一向很謙虛,但是有一次他對我說:「林醫師我相信我的小提琴協奏曲,應該會流傳下去。」自從他去逝之後,曾宇謙與國台交於今年4月3日在新加坡演出此曲,全場起立鼓掌;林昭亮將於12月9日在溫哥華、12月12日在洛杉磯與呂紹嘉和NSO再度演出此曲,希望國內還未聽過林昭亮演出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的朋友,一起組成NSO加油團,體驗那歷史性的永恆片刻,林昭亮、呂紹嘉、NSO三位一體的合作演出,加上柴可夫斯基令人振奮的第五交響曲,相信將是終身難忘的音樂之旅。呂紹嘉前年帶NSO到中國演出時,曾經用蕭泰然的「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和「望春風弦樂曲」(蕭老師改編)當作安可曲,希望此次也放在安可曲目內,相信會引起催淚的聆賞高潮。預祝呂紹嘉和NSO的美國首演成功,証明台灣的文化軟實力是世界級的。(2016年11月7日完稿於台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