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愛樂本季首演音樂會
(向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致敬音樂會). 林衡哲著
(時間)2013年9月30日
(地點)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
(指揮)杜達美,(獨奏)馬友友
(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
(音樂會主題)迪士尼音樂廰開幕十週年慶祝音樂會
(節目)凱治(Cage):4'33"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三號前奏曲
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馬友友獨奏)
艾迪斯(Ades):These Premises Are Alarmed
馬勒:第九交響曲:第三樂章(諷刺般的迴旋曲)
聖桑:第三交響曲(管風琴):第三樂章
迪士尼音樂廳成為洛杉磯之光
我生平參加過無數的音樂會,但從未參加過像這一場,以建築師為主角的音樂會,
今年是迪士尼音樂廰開幕十週年大慶,這棟花了大約三億美金費時16年的迪士尼音樂廳,是建築大師蓋瑞(Frank Gehry)的嘔心瀝血之作,幾乎與他的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齊名,這棟音樂廳業己成為洛杉磯的地標,名列改變美國歷史的十大建築之一,他的音響確實比舊的音樂廰好很多,蓋瑞本人幾乎每週都到此音樂廰聼音樂會。
在16年的建築過程中,也曾屢經波折,甚至想一度放棄,讓國際標第二名的奧國建築大師賀蘭的作品(Hans Hollein,他曾獲1985年普利滋克獎,淡水海揚社區是他在台灣的唯一作品。)取代,幸頼迪士尼孫女堅持要蓋瑞的作品,才得以在2003年完成開幕,以前的洛杉磯在美國樂壇,不能跟美國東部五大相比,但自從洛杉磯有了這一座21世紀舉世聞名的新型音樂廳:迪士尼音樂廰之後,加上2009年邀請到,委內瑞拉充滿熱情魅力的21世紀新型指揮家杜達美做音樂總監,進入廿一世紀的洛杉磯愛樂,現在在美國樂壇已經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跟東部的五大互相媲美,在東部的費城交響樂團和底特律交響樂團先後破產之後,洛杉磯愛樂是唯一年度預算超過一億美金的美國交響樂團,第二名的波士頓交響樂團是8千萬左右。
杜達美榮任洛杉磯愛樂音樂總監四年的成績
今年也是杜達美擔任洛杉磯愛樂音樂總監的第五年,他23歲那一年獲得馬勒國際指揮大賽冠軍而成名于國際樂壇,25歲擔任瑞典哥登堡交響樂團首席指揮,28歲也就是2009年
他榮任洛杉磯愛樂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音樂總監,目前他在加州音樂界超級巨星的地位,猶如半世紀前伯恩斯坦在紐約樂壇的地位,而且他跟伯恩斯坦一樣是馬勒迷。
自從他擔任洛杉磯愛樂指揮之後,他不但增加了聼眾的廣度,票房每年增加20%,正如華人社區有(林來瘋現象)(Linsanity),在洛杉磯西語社區也産生(杜達美瘋)(Dudamania)的現象,他們不是去聽貝多芬或馬勒而是去看杜達美,而且他也像林書豪一樣,屢次被選為(時代雜誌)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的人。而杜達美最成功的地方是,他把他恩師艾伯魯在1975年所創立的(El Sistema),引介來洛杉磯社區,目前他己經在洛杉磯貧民區成立四個(洛杉磯青少年交響樂團),並且讓他們有機會在好萊塢劇場演出,甚至有機會與洛杉磯愛樂同台演出。
他每季所安排的節目都很有創意與深度,他跟他所崇拜的馬勒一樣,在尊重傳統的原則下,創造新的傳統,2012年初他為了紀念馬勒逝世百週年,他以三週時間演出九首馬勒交響曲,先在洛杉磯演出,再去他的祖國委內瑞拉演出,讓兩地的馬勒迷大呼過癮。尤其是2012年5月杜達美為他的恩師艾伯魯圓夢,他在委內瑞拉的第一流音樂廳,指揮1400人(1200位委內瑞拉合唱團,洛杉磯愛樂和西蒙.玻利瓦爾靑年交響樂團合計200人),演出有史以來規模最盛大的馬勒第八(千人),並在全美1000家劇院同時𨍭播,這是一次歷史性的動人演出,令人永難忘懷。在創新方面,單就今年就有11首世界首演,並請美國作曲家創作13首新作品。而且將與建築大師札.哈蒂(Zaha Hadid)合作,演出莫札特的三大歌劇。
以建築師蓋瑞為主角的音樂會
2009年28歲的杜達美,以馬勒28歲創作的第一交響曲(巨人),揭開他的洛杉磯愛樂音樂總監之後,帶來了一股洛杉磯(音樂文藝復興)的浪潮,今年的第一場音樂會更是充滿了創意,這場(向法蘭克.蓋瑞致敬)的音樂會,不但讓建築大師蓋瑞坐在最尊貴的位置(通常是作曲家有世界首演時所坐的位置),而且在音樂廳有三個船形的大銀幕,不但由蓋瑞做5分鐘的開場白,而且每一首子開演之前,蓋瑞16年迪士尼音樂廳建築過程中的生命感言,都一一打進三個大銀幕上,彷彿每一首曲目都是為他而選,代表他多年來,內心的奮鬥過程。
今年是「迪士尼音樂廳」十週年慶,因此杜達美特別邀請華裔巨星馬友友做盛大的開幕首演,但主角不是馬友友而是建築大師的蓋瑞,杜達美先介紹蓋瑞給聼眾之後,大銀幕上隨即出現蓋瑞的一段建築哲學的表白:「對一般人而言,建築不過是人生經驗中的一件小事,但對我們這些以建築為志業的人而言,我們深深地相信建築有潛力去豐富人生經驗的內涵,啓蒙人生甚至改變人生,同時也可以穿越誤解的栅欄,進而提供人生劇場的美好層面。」的確迪士尼音樂廳十年來提昇了洛杉磯居民的視野,以及藝術的成就和信仰,無數的天才都在這個音樂廳,創造人生的美感經驗。
音樂史上唯一「無聲勝有聲」的作品
接著杜達美便率領洛杉磯愛樂和馬友友演出第一個節目:約翰.凱治(John Cage)的 4'33",這本來是一首鋼琴曲,杜達美卻以管弦樂和馬友友一起演出,在這4'33"中雖然有演出的姿勢,但卻完全靜默無聲,在這首「無聲勝有聲」的作品中,杜達美似乎要聼眾沉思蓋瑞的建築哲學,另一個選此曲的理由是:凱治是洛杉磯之子,他于1912年出生於距離迪士尼音樂廳僅不到2哩的Good Samaritan醫院,22歲時邂逅荀貝格之後,便決心成為作曲家,後來他深受佛教禪宗和中國易經的影響,成為美國作曲家中最具革命精神者,杜達美演出此曲,似乎也象徵他本人也是音樂革命家。以凱治這首無聲的作品做開場白,的確是洛杉磯愛樂有史以來的創舉,這位1992年才去逝的作曲家,生前曾說過:「沈默不僅是控制音響而己,每一個聼眾內心𥚃,都有他們自己的音樂在流動著。」
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第三號前奏曲
在馬友友演出第二首曲子:,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第三號前奏曲之前,大銀幕上又出現一句蓋瑞的銘言:「把建築和音樂結合在一起,幾乎成為我的第二天性。」接下來馬友友,便駕輕就熟地獨奏這首,他父親馬孝駿從四歲便開始教他的曲子,友友八歲時,便拉給發現這首巴赫無伴奏的大提琴泰斗卡薩爾斯聼,經他欽點馬友友是天才,他便一帆風順平步青雲。這首作品是巴赫天才的完美體現,正如迪士尼音樂廳是蓋瑞一生最高峰的完美建築作品,把宗教與音樂結合在一起,可以説是巴赫的第二天性,而經過半世紀的歷錬,馬友友的巴赫無伴奏也達到出神入化的完美之境。四天之後,我在迪士尼音樂廳對面的Colburn音樂學院的音樂廳,欣賞目前擔任慕尼黑音樂院副院長的台灣之子楊文信,演出全套巴赫無伴奏第三號奏鳴曲,作曲大師蕭泰然也親臨現場,他説:「楊文信實力與馬友友相仲伯,怎麼以前很少聼到他的名字。」原因是楊文信成名於歐洲樂壇,但卻極少來美國演出,NSO指揮呂紹嘉也是如此。
柴科夫斯基:洛可可變奏曲
在杜達美與馬友友合作演出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變奏曲之前,大銀幕上又出現一句蓋瑞的格言:「過程比結果更讓我興奮。」蓋瑞在完成一棟建築之前,總是先從無數的幾何模型開始,然後再慢慢形成他的最後作品,這是他的工作模式。柴科夫斯基在完成這首洛可可變奏曲之前,向古典的莫札特取經,保留古典的型式,再加上自己的俄國味以及他個人的熱情和靈巧,終於完成了一首既有古典形式之美又有現代感的大提琴精品,杜達美和馬友友都非常善於處理多元文化的作品,在他們天衣無縫的配合下,讓聼眾充分的陶醉在,迪士尼音樂廳由日本音響設計大師Toyota 先生所呈現的完美精緻的音樂中。
讓高科技回歸大自然的現代作品
接著杜達美首次必須看譜演出,英國現代作曲家湯瑪斯.艾迪斯(Thomas Ades1942-)的作品:「These Premises Are Alarmed」,艾迪斯本來是傑出鋼琴家,進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才改行學作曲,他崇拜的偶像是今年百歲㝠誔的布瑞頓(Britten),他的二部歌劇也是名聞全球,最近來台灣的柏林愛樂指揮拉圖,非常欣賞他的作品,他在2002年接棒柏林愛樂的首演曲目,便是艾迪斯的「Asyla」和馬勒第五,今天這首作品是2005年他做洛杉磯愛樂駐團作曲家時的創作,曾由拉圖世界首演過,這首作品可能是蓋瑞的最愛,因為蓋瑞構思迪士尼音樂廳的心路歷程,跟艾迪斯創作此曲的經驗,可以說是同條共貫,都是想運用現代科技電腦和數學方程式,達成合乎大自然的作品,杜達美充滿活力而熱情地詮釋這首現代作品,照樣引起聼眾熱烈的迴響。
馬勒第九第三樂章:象徵蓋瑞16年創作的內心掙扎
在演出此曲之前,大銀幕上又出現蓋瑞的一段感言:「為了完成這棟建築,我曽經傷痕累累。」確實迪士尼音樂廳16年建造過程中,歷經種種危機,要不是迪士尼孫女堅持要蓋瑞完成,建築師大概早就換人了;而馬勒在創作第九時,內心也充滿了掙扎,他把人生的創傷、深刻的失望、命運的嘲弄和夢想的幻滅,都放進這首「告別人生」的第九交響曲中,馬勒把他個人的悲劇與人類面對死亡時無可奈何的普遍性真理連結在一起,實現他所謂「一首交響曲必須像一個世界,它必須擁抱一切。」的理想。
馬勒這首曲子本來是人生悲劇的象徵,但在杜達美這位從來沒體驗過人生悲劇的指揮棒下,馬勒第九第三樂章變成略帶諷刺意味的歡樂溫暖的進行曲,完全沒有悲傷的氣氛,此曲我曾先後聽過馬澤爾、拉圖、湯瑪斯、赫比希和呂紹嘉等指揮的現場演出,其中第四樂章以2004年呂绍嘉在新竹演出那一場,台上台下都在流淚最感動,第三樂章以杜達美這一場最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彷彿是生平第一次聼到此曲,在場的蓋瑞聼完此曲,大概早就把他當年的煩惱完全忘掉了。
聖桑第三交響曲(管風琴)第三樂章
聖桑(1835-1921)被稱為「法國的孟德爾頌」,他跟馬勒一樣是完美主義的追求者,他不但是第一流的管風琴大師,也是法國音樂文藝復興的浪漫派大師,他在1910年曽親臨慕尼黑,馬勒第八的世界首演,深受感動,那時馬勒是50歲,他把此曲獻給愛妻艾爾瑪。聖桑也在他50歲那一年,創作了他一生最偉大的交響曲:第三交響曲(管風琴),他把此曲獻給好友李斯特,杜達美選此曲做結束有特殊的意義,因為迪士尼音樂廳的管風琴是世界一流的,在世界一流的音樂廳,聆賞廿一世紀第一流的指揮家,指揮已經脫胎換骨世界級的洛杉磯愛樂,演出聖桑勝利高潮的管風琴交響曲第三樂章,的確讓全場聼眾達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崇高精神境界。
迪士尼音樂廳的完成,十年來給洛杉磯聼眾,帶來無數美感的人生經驗,它帶動了整個城市文化水準的提昇,這座建築象徵洛杉磯在想像和技術方面的大躍進,也使我們産生新的思考模式,它不僅是一座偶像建築,更是一座活生生充滿生命力的建築,在杜達美的領軍下,將帶動洛杉磯的音樂文藝復興運動。(林衡哲於淡水海揚社區2013年11月1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