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讓『二二八』成為台灣本土復興運動的起點

讓『二二八』成為台灣本土復興運動的起點


林衡哲


 


  西方近代的民主思潮與制度以及繪畫、文學、音樂、哲學等人文的創作與興起,都起源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的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有關,文藝復興之後,不但西方的人文精神充沛於各種領域的文化創作,給歐洲各國帶來了文化的黃金時代,同時也把西方的帝國主義思想與皇帝制度徹底地剷除了,但是在東方的中國與台灣從未有過類似西方的人文主義再生的文藝復興運動,因此帝王思想仍然瀰漫在中國的大地上,台灣雖然在政治制度上已經民主化,超越了中國,但基本上,仍然是政治掛帥的國度。


  因此推動一場台灣人文主義再生的本土文藝復興運動,則是當前台灣社會最重要的工作,這場文化心靈的革命,絕不是口頭上喊喊口號就可以完成的,必須把文化工作制度化,把國家的文化預算提升到歐洲文明國家的水準,以人文化、本土化、國際化的角度,重心改寫所有的台灣小學、中學及大學的教科書,以人文教育取代升學教育,早日成立文化部,讓台灣成為文化掛帥的國度。


  因此我覺得紀念『二二八』五十五週年,最有意義的是,不但要走出二二八的陰影,更要積極的讓二二八成為現代台灣人文主義再生的起點,最後完成台灣本土文藝復興運動的理想,那時的台灣,不但有自己的國家,同時也擁有自己的優秀文化傳統。


  這場音樂會最大的意義,便是透過金希文指導的音契合唱管絃樂團的盛大演出,把台南人林宗義、陳文婉催生的蕭泰然不朽的作品:「一九四七序曲」及「福爾摩沙的天使」,分別作台南首演及台灣首演,一方面撫慰所有台南二二八消失精英的在天之靈;另一方面也期待台南能成為未來的台灣文藝復興之都,成為二十一世紀創造台灣「文化奇蹟」的發源地。(原載台灣文化第5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